服务电话:010-81528114
北京人文在线出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快讯 >

文化史学的书美典范——《明代汉江文化史》评介

来源:人文在线    作者:何道明    发布时间:2019-04-30    浏览次数:
  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1881-1964)于19世纪末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强

调“懂得艺术的人不希望到艺术中去寻求知识,他们对一幅艺术作品的题材没有印象,从不注重作

品的再现因素,仅仅从一条线的质量就可以断定该作品是否出于一位好画家之手。他唯一注重的是

线条、色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量及质量。从这些方面能够得到远比对事实、观念、描述

更为深刻、更为崇高的东西。”[1]

  《明代汉江文化史》系潘世东教授近十年来潜心研究做出的专项研究成果,该书首次从断代史的

角度研究发掘汉江历史文化,在全面收集官方、民间资料基础上,全面总结和整理已有研究成果,

综合考察明代汉江流域历史传统、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移民开发、国家治理、文化建树之间的关

系,重点研究明代汉江流域的社会、移民、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本着

长时段、整体性原则,从流域因果性、系统性、链条性视角,开展多学科、长时段交叉研究,将历

史事件还原到具体的空间当中。其书写表达融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美学为一体,体现出点线

融合、奇正相辅、引论一体等诸多之美,是地道优秀的“有意味的形式”学术力作,更是文化史学

乃至新文化史学的书美典范。

一、流域“线”与历史“点”——点线融合

  《明代汉江文化史》聚焦明代汉江,以图文互衬,正文与附件相映的形式,将星罗棋布熠熠生辉的

明代历史“点”紧密融合于汉江流域“线”,柔和清晰的线条上撒播的悠远醇厚的历史意味跃然纸上


 《明代汉江文化史》全书67万余字,文字内容有4编,附录素材有4个,图文互衬,正文附录相映,

将汉江流域“线”柔和清晰的描绘出来。“由于流域界线不像行政区划界线那么明显,且汉水下游

江汉一体,更难分清流域范围,更有些县地跨两个流域。”[2]为清晰阐述和解决这一问题,书中以

注释形式举例说明“明代陕西汉中的略阳、宁羌州、凤县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嘉陵江流域;陕西西安

府洛南县属于黄河流域,但在今日的行政区划中被划入商洛市,成为商洛唯一一个属于黄河流域的

县。

河南南阳东部的方城、桐柏均有部分地区属于淮河流域。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界线难明。”基于此,

书中将明代汉江流域较长时间存在的政区以表格形式罗列。河南南阳府,陕西的西安府、汉中府、

金州,湖北的郧阳府、襄阳府、德安府、承天府、武昌府、汉阳府,汉江及其支流流经的10个府一

目了然,且进一步标出汉水及其支流流经的近60个县,并将明代区划属于的南阳府的泌县(今属驻

马店市)、郧阳府的保康(今属襄阳市)、襄阳府的均州(今属十堰市)一一注释,可谓府县清晰,

泾渭分明。该书附录素材,以明代仇英款《汉江揽胜图》展示武汉三镇相对真实的图像记忆,以《

汉江流域卫星地形图》《汉江流域主要支流特征数据表》《汉江流域城市及水系分布图》将汉江流

域线条之立体特征,感性与理性认知视觉拓宽拓深。

 《明代汉江文化史》将历经276年17帝的明代,星罗棋布,熠熠生辉的历史“点”聚集在汉江流域线

上,提纲挈领指出“明朝是汉江流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如数家珍点出明代汉江的闪耀点。如明初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让由于战争而人口消失殆尽的汉水流域沃土重获生机;明

皇室认定的“天下第一名山”武当山,其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高于中国其他名山胜境;明代“治国以

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国策,促进汉江流域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明代封于汉江流域亲王计13

个,占藩王总数26%,促进汉江流域发展;明代汉江流域文化艺术繁盛,“公安三袁”、竟陵派等大

师大作频出频现,震动文坛,流传千古。该书将明代汉江历史传统、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移民开发

、国家治理、文化建树等诸多涉及社会、移民、农业、水利、生态历史亮点点亮,还原明代汉江发达

的社会经济、先进的科技文化、卓越的政治地位、辉煌的历史脉络。

川端康成曾说“人物是透明的幻影,背景则是朦胧逝去的日暮野景,两者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不似

人间的象征世界。”[3]《明代汉江文化史》将流域线与历史点融合,借用时空背景绘勾出明代汉江流

域立体画卷,意蕴悠远。


二、原典“正”与方志“奇”——奇正相辅

《老子》第五十七章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4] 老子的哲学体现了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他在论述奇正关系时,注重奇与正的相互转化,奇与正相辅相生。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

的“奇正”观是其文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提出“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辨骚》)的创作原则,涉及到了文学创作中一些重要而又普遍的问题,是一个美学范畴,对刘勰以

后直至近代,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英志在《也释<文心雕龙>之“奇正”》提出“刘勰继承‘奇

正’概念而运用到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领域,主要动机不是说明‘奇’与‘正’在文章中的内涵,而

是如何摆正二者的关系,使之向好的方面转化,以写出绝妙的文章。”[5]

奇正观对于文化史学研究意义,有别于其对于文学创作的关照,不仅仅是内容的“正”与形式

的“奇”。美学关注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高度的统一,内容中有形式,形式中有内容,二者相辅相

成。

《明代汉江文化史》对于原典与方志的应用,既是该书内容更是其形式,暗合刘勰的奇正观之要义。

书中很好的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原典与方志,可谓奇正相辅,践行了“酌奇而不失其真(贞),玩华而

不坠其实” 《文心雕龙》强调的我国传统美学要求的研学要义。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先生认为原典是“古代和古典时期的原始创作,它们构成材料之源、知识之

源、思想之源和文化之源。它们多出自‘圣人’之手或之口,有的甚至无法考证作者是谁。”[6]基

此,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五史等毫无疑问均为原典,不言而喻,原典是文化史学研究堂堂正正

的依据源头。

而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总志如《山海经》、

《大清一统志》。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

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

要资料。《文选·左思》:“方志所辨,中州所羡。”张铣注:“方志谓四方物土所记录者。”可见,

方志是文化史学研究重要参照。

《明代汉江文化史》所用原典,严谨而又广泛,用正面的、正常的、非常朴实的语言,将原典原意挖

掘的淋漓尽致。除用正规史书《中国通史》《明史》《左传》《史记》《大明会典》《明史列传》等

,还查阅用到明代17帝实录,如《明太祖文集》《明太祖实录》《明英宗实录》《明世宗实录》《明

武宗实录》《楚纪》《明熹宗实录》等。所用方志,确凿而又多姿。《郧台志》《平寇志》《万历郧

阳府志》《湖广图经志书》《归州志》《万历野获编》《湖北通志》等,将明代汉江及其支流流经府

县志书几乎遍历。除此,尚有大量其他典籍的涉猎,如《明诗纪事》《楚诗补》《巴蜀史迹探索》

等,文、史、哲、地、艺等无所不览,同时近200条参考文献,有注有参,均以原典为基,辅以方志

及其他,将明代汉江流域文化事项,文化史论演绎的酣畅淋漓。

三、历史“引”与现实“论”——引论一体  

《明代汉江文化史》引用大量历史原典文献和弥足珍贵的府县方志,将明代汉江流域诸多文化事项,

立体展示,并结合现实,分析论述其意义和影响,以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当今推进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化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提供借鉴。绝对客观的史存是没有的。“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外

星人历史”。不论历史著作的作者承认与否, 古今中外的所有史书,在史实的评论与叙述中,无不包含有

著述者本人的立场。观点和感情。兰克学派所标榜的所谓“客观主义”的历史认识是根本找不到的。[7]

《明代汉江文化史》将历史引用与现实论说紧密结合,引论一体,彰显出著者严谨的史学观和崇高的

美学观。

《明代汉江文化史》用当下历史语境,述说还原明代汉江流域文化事项。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主

持学习时强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

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8]

基此,该书在移民章节,述说明宪宗派右副都御史原杰招抚荆襄流民一事,引用原杰《处置流民疏》

原文400余字,以就地附籍之策,解决荆襄流民问题,并指出原杰结合实际,制定弹性务实移民政

策,不仅解决了旷日持久的山区暴动,也促成了明朝政府移民政策的转变。同时点明明朝布政使司辖

区设置奠定了汉江流域行政区划的基本格局,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制度财富和治理经验。

在明代秦巴山区生态环境章节,引用《徐霞客游记》记载的汉水景象:“行五里,上火龙岭。下岭随

流出峡,四十里,下行头冈。十五里,抵红粉渡,汉水汪然西来,涯下苍壁悬空,清流绕面。循汉东

走,抵均州。”[9]接着分析徐霞客所经的“清流绕面”的红粉渡为当今丹江口附近。对于《徐霞客游

记》提到的武当山间“闻虎暴叫”,书中析明“秦巴山区自古就是华南虎的栖息地之一,类似记载在

其他州县也大量存在。”并以张翰《松窗梦语》载万历年间汉中褒城“乔木夹道,中多虎豹”

来佐证,可谓“引”的讲究,“论”的实在。

在历史英杰章节,对于“宰相之杰”张居正的论述,引用刘献廷《广阳杂记》语:“明之一帝,太祖

高皇帝是也;明之一相,张居正是也。”论述时佐以梁启超析语:“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

张居正。”书中进一步分析:“无论是同时代的人,还是清代的人,抑或是现代的人,都对张居正给

与极高的评价,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生前的无限荣耀和死后的悲剧结局,成为当时历史上的一大

焦点,他的人生无疑是波澜壮阔的。”边“引”边“论”,“引”“论”结合。《明代汉江文化史》

引论一体实例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引”与“论”合而为一体。可谓是“引”中

有“论”,“论”中再“引”,“引”“论”一体,浑然天成。

美学家叶朗在接受文艺报访谈时强调:“美学要关注人生关注艺术。”[10] 并进一步强调,美学的每

个环节都要指向人生,最后归结为提升人生境界。冯友兰说,中国传统哲学里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

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论,这个境界和美学有关系。学美学,进行审美教育,进行审美活动,最终是为了

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所以美学要和人生结合起来。同时美学要关注当代艺术,应该让那些真正反映

这个时代的艺术展现出来。那么作为文化史学书美典范之作的《明代汉江文化史》关注的时什么呢?

难道仅仅是明代汉江流域的各种文化事项乃至分析吗?当然不是。该书通过点线融合、奇正相辅、引

论一体等书美技法,展现出明代汉江流域社会、移民、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历史经验与教训,用

书中的话来概括其当代实际应用价值在于:“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和完成之后的自然生态的修

复、水利设施的建设、利用与保护,现代农业的适度开发,核心水源区的保护,乃至对于鄂西生态文

化旅游圈的开发与建设,具有直接的启发、借鉴作用;大而广之,对于此起彼伏的流域开发具有经

验播撒、教训规避、理论引导和方法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克莱夫·贝尔.艺术(二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9.
[2]潘世东.明代汉江文化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12.
[3]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全集.不灭的美[M].东京:日本新潮社,1999:380.
[4]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2009:275.
[5]王英志.也释<文心雕龙>之“奇正”[J].选自甫之,涂光社.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选(下册)[C].济南:齐鲁书社,1988:1009.
[6]于殿利.读原典探寻知识和思想之源[J].新阅读.2018-03-15.
[7]庞卓恒,李学智,吴英.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5—336.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讲话[EB/OL].http://news.cntv.cn/2014/10/13/ARTI1413200990106292.shtml.
[9]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10]朱平珍. 美学要关注人生关注艺术[N].文艺报.2013-01-21.
 

 
 
 何道明(1982——),男,湖北郧县人,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艺学及汉水文化研究。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www.rwbook.com.cn/rwkx/1460.html
自助出版
自助出版
更多>>推荐书籍
更多>>出书常见问题
更多>>行业信息
关注人文在线官方微信
人文在线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