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010-81542670
北京人文在线出书网

自然灾害社会学—自评

来源:人文在线      作者:何志宁     发布时间:2015-11-09

本书是笔者的《世纪之灾与人类社会:1900-2015年重大自然灾害的历史与研究》一书的姊妹篇,是理论探讨部分。

《自然灾害社会学:理论与视角》提取了《世纪之灾与人类社会:1900-2015年重大自然灾害的历史与研究》中的理论分析部分,在增加了三分之二以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本书试图完成的一个唯一任务就是:建构自然灾害社会学的理论。

本书首先回顾了国内外自然灾害社会学的研究历史,概述了自然灾害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相关学科,明确了自然灾害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再以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为切入点,分别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简析传统自然灾害类型和新型自然灾害的社会后果和社会学理论意义。

本书的“第三部 自然灾害社会学的理论建构”是全书的主体部分,笔者尝试以传统的社会学理论和学术体系为指导和基础,针对自然灾害之于人类社会影响的结构特点,有重点地建立自然灾害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尝试从人类社会和社会学基本理论中有关个人个体、社会行为、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公共物品、社区建设、社会不平等、社会流动、越轨犯罪、社会整合、社会冲突、社会变迁和社会政策等理论范畴进行研究。所形成的理论体系是属于中观理论或微观理论。但一些部分还不能成其为理论,只能是某种个人的视角和观点。同时,许多视角和观点还属于假设性判断,还未经过科学的实证和检验。

最后的“第五部 自然灾害社会学—社会学边缘学科或新社会学理论范式?”提出了自然灾害社会学在未来是否可以发展为一种新的社会学理论范式的疑问,就自然灾害社会学在社会学中的地位和价值提出笔者的想法。

本书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在中国第一次以社会学知识为重心,结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相关学科,对自然灾害进行深层研究。是一次对重大自然—社会问题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尝试。通过对文献和数据资料的实证分析,探索最具科学性、客观性和说服力的结论,进而获取自然灾害之于人类社会影响的规律性、普遍性和本质性的研究成果。由此,以自然灾害为研究的依归,尝试建构一个基于大自然、自然灾害背景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式性的社会发展理论架构。构思出创新性的概念、观点、论据、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最终尝试确立作为社会学二级学科的应用社会学的一个三级分支学科或专业—自然灾害社会学。

本书从社会发展角度和社会学学科角度,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主要观点。

观点一:人类社会发展史应分为四个历史性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自然的征服阶段。从社会发展史层面看是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就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改造、征服的过程。该阶段以工业化的“成功”为终结。

第二阶段是人类的“泛政治化”阶段。即整个工业社会阶段和后工业社会早期,其特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人类意识形态的竞争。通过冲突与协商,两种基本而相悖的人类社会发展路径完成了阶段性的斗争和发展,走向趋同。人类在争斗中掠夺着自然资源。该阶段以冷战的结束告终。

第三阶段是人类的“文化冲突”阶段。即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观点或“9.11事件”为始点的人类族群、宗教文明之间冲突,主要表现为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儒教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以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当前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国家对抗中的趋同性剧变为终结。虽然“文明冲突”的重点有转为儒教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冲突的危险,如中美冲突,但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经贸关系使之还不可能激化。但自然对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到文明环境的破坏却日显突出,并超越了国界和民族。

第四阶段则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再博弈阶段。这一议事日程和历史性问题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但随着地球地质活跃期的再次出现、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频发、重大自然灾害冲击、生态环境恶化、人类对自然的日益依赖而人类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长期忽视和当下的应对乏力则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将是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最现实、最巨大、最持久和难以避免的因素。因此,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对自然现象、自然灾害尤其是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做深刻的研究。这既是本书的观点之一,也是其意义所在。

观点二:自然灾害在和平时期是除武装冲突和战争外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威胁,其影响不仅关系到公众的生命财产,也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乃至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自然灾害是影响国家乃至文明发展进程的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因素,现在必须正视。要将自然界、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作为影响乃至决定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因素。将其列为除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外的第四大社会发展影响力。

观点三: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提倡自然中心主义。这是人类在摆脱了奴隶社会的压迫、封建社会的愚昧、资本主义社会的扩张战争后赖以生存的新的基本准则。就可持续发展而言,对世界各国从国家政策制定到国民意识来说都尤其重要。

观点四:著作依据现有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知识,首次对自然灾害作为社会问题展开理论性的科学分析,并由此创新出新的观点和论据。将提出并验证如灾后五天动乱法则、自然灾害中灾民的社会网络、自然灾害与经济-政治危机循环、宗教减灾功能、地震的可预测性与人类感知、灾区区域形象论和契机论、国际救灾中的主权丧失论等创新观点。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http://www.rwbook.com.cn/dt/zptz/279.html
更多>>推荐书籍
更多>>出书常见问题
关注人文在线官方微信
人文在线二维码